免费发布信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涿鹿县涿鹿之窗/新闻资讯/旅游景点/本地特产/信息服务频道 > 涿鹿人文

涿鹿人文

涿鹿人文旅游产业朝阳正红

发布日期:2013-02-21信息来源: 涿鹿好帮手点击: 我要评论()

这里是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征战融合的地方,这里是《史记》、《二十四史》等巨著开篇的起点,这里留下过从郦道元、文天祥到郭沫若、丁玲历代名人文豪的墨迹。素有“千古文明开涿鹿”之称的张家口市涿鹿县,正以丰厚的人文资源、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最具活力的发展前景,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发展的目光。

古老文化催生现代文明

涿鹿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畔,县城距北京市区125公里,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西北部与张家口市下花园相接,西南与蔚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辖1区、8镇、9乡、373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涿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140天,日照率为65%,年平均温度9.1°C,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涿鹿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结出丰厚成果。“西移北扩”发展思路,让县城建设充满浓郁文化色彩,城市品位得到大幅提升。轩辕西路、中华大酒店、东风路东段开发等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投资5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接近尾声。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44公里,17个乡镇全部实现乡乡通油路,208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占全县的55.76%。随着下广线县城段西移工程、康祁线三改二工程、京化高速新建工程的实施,交通建设状况将迈上新的台阶。全县现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以及20多座移动电话基站,实现了电力、通讯资源全覆盖。

涿鹿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水资源总量达7.45亿立方米。粮食总产保持在1.6亿公斤左右,有林面积185.8万亩,其中果林面积98.9万亩,年产量1.25亿公斤。已形成葡萄、杏扁、蔬菜、畜禽、饲用玉米五大产加销特色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5%。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1万亩,杏扁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成为华北最大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全国最大仁用杏种植基地,果品产量居全国百强。以单晶硅生产研发、电子信息、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发展体系正在形成。全县单晶硅生产及后续加工企业已达12家,电子消防产品产量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被列入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之中。

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

涿鹿县具有独一无二的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中华民族炎、黄、蚩三大人文始祖在涿鹿生活、征战、融合、建都,使涿鹿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发源地,被大史学家顾颉纲赋予“千古文明开涿鹿”美誉。

《山海经》和《逸周书·尝麦》、《周书》、《春秋释例》等先秦文献以及《汉书》、魏《土地纪》、郦道元的《水经注》、唐《括地志》等都有关于涿鹿是黄帝、炎帝、蚩尤征战、结盟、融合之地的记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开篇《五帝本记》中说,5000年前,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随后与各部族、部落“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大统一,形成了以团结、融合为本源的“中华三祖合符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相互包容、共同进步、和谐繁荣的文化主根。至今县境内依然保存着黄帝城、黄帝泉、桥山、釜山、蚩尤寨、蚩尤坟、炎帝营等23处三祖时期的遗址遗迹。同时,有着悠久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宗教文化的东灵山生态风光、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丁玲纪念馆以及万亩葡萄采摘、农家游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祭祖、疗养的最佳选择。

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护

为搭建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承接祖先合符精神的平台,涿鹿县组建了“三祖圣地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委员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重点对三祖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科学开发建设。连续两次召开涿鹿三祖文化论证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副会长孟世凯,著名考古学家罗哲文等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涿鹿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充分的论证,一致认为,涿鹿是中华民族的奠基地、发祥地和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在高层专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评审的基础上,涿鹿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共建”的理念,作为今后长期保护开发人文资源的“指导性纲领”,不断加大对30多处三祖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制订出“黄帝城等遗址保护方案”。在新加坡著名华人周颖南先生首捐100万元人民币的基础上,融资3000多万元重建了中华三祖堂。香港、澳门回归后,与港澳方面共同在三祖堂前,立港土归根碑和澳土归根碑,丰厚了人文历史价值。由台湾张益瑞先生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桥山黄帝殿、立马关蚩尤祠等景点实现开游,中华合符坛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如今,涿鹿黄帝城景区已被正式标注在北京最新的旅游交通图上,纳入了京津旅游大环线。以三祖圣地为中心,链接东灵山绿色生态、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丁玲纪念馆及万亩葡萄长廊、保岱“舜都”建设等人文、生态资源,以其独特文化内涵,正在全面整合开发。

最具活力的发展前景

在省市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涿鹿县积极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强推介,诚邀高层媒体广宣传,使尘封了五千年的涿鹿中华三祖合符文化开始响遍中国、走向世界,打响“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特色文化品牌。

通过在京涿两地进行大规模“合符林”群众性植树;组织承办第11届河北省运会火种采集仪式;邀请中央电视台在涿举行“绿色情、涿鹿行”文艺演出等活动,夯实了涿鹿开发中华合符文化的价值基础。中央电视台《搜寻天下》、《走遍中国》和河北省电视台“今日河北”、“燕赵古都”等栏目,先后录制播发有关涿鹿三祖文化专题片;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香港大公报及新华网、千龙网等大型媒体相继刊发关于三祖文化的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发五集专题片《发现黄帝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到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穿越5000年时空隧道”,用详实的史料揭开了涿鹿三祖圣地的历史真相,展示出“千古文明开涿鹿”的历史渊源,提升了世人对三祖圣地的认知度。

近年来,涿鹿三祖圣地已累计接待港澳台及韩国、马来西亚等海内外寻根祭祖客人2万人次,其中台胞来涿祭祖人数达5000人次。2007年,团中央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冀台心·两岸情”活动在涿鹿中华三祖堂举行,来自台湾的400多名青年代表与河北省300多名青年汇聚一堂,共祭中华祖先。近三年,平均每年到三祖圣地祭祖观光的国内外游客达25万人次。

涿鹿人文景观盘点

黄帝城:是黄帝合符釜山后的都城。此城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约为360多亩。城墙下层为叠土层,上层为夯土层,最为独特的是其城门开在西南角,这在当时军事防御上,构成易守难攻态势,被专家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城内存有大量古代陶片、石斧等文物。

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南500米处,传说是当年黄帝族人饮水之处。此泉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温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泉水源于地下1700———5000米,日流量达4600———4800吨,属含锶质重碳酸钙镁型天然优质矿泉水。

桥山:在涿鹿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群山峻岭之中,是一巨大飞跨涧谷的拱石桥。是《史记·五帝本记》所载:“黄帝崩,葬桥山”的黄帝陵寝地。北魏、东晋等历代不少帝王都曾在这里“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现存有石阶、石洞、石桌、石室等。

蚩尤寨:位于黄帝城东南约3公里处,是黄帝与蚩尤交战时,蚩尤部落居住地。分南中北三寨,隔壑相望,互为呼应。北寨有一株1200多年的似榆非榆的“无名怪树”,当地人称“蚩尤怪树”。树身树叶与榆树相似,但每到秋天,会结一种黄色的浆果与榆叶混生,堪称奇观。

蚩尤泉:是当年蚩尤部落饮水处。泉周8米,深15米左右,日流量为800立方米,水色清澈晶湛,水质甘甜润泽。据测定为含硒质天然优质矿泉水。

釜山:在今涿鹿县城西南10公里处窑子头村北。是黄帝“合符釜山”之处。现在釜山上仍存有合符台、合符石、丹墀地等文物遗迹。

中华合符坛:2005年,涿鹿中华三祖圣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着手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3.8亿元,分三期建设。中华合符坛分为一期工程,总占地99,999平方米,计划投资1.3亿元,由坛体、坛面、中华龙腾、56个民族柱、浑天仪、地动仪等构成。二期工程包括万丈功德碑、天地广场等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及全面配套,计划投资0.8亿元。

东灵山生态旅游区:以高山地貌、山地气候、亚高山草甸为特征,以中华始祖文化为人文背景的一处原生态避暑、度假、旅游胜地。面积60平方公里,位于涿鹿县矾山镇,北靠官厅湖,南与北京市门头沟灵山风景区毗邻。海拔1700米以上的万亩草甸,是华北最大的空中草甸,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美誉。

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涿鹿县城西5公里处,面积2107公顷,森林面积1159公顷,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公园内有着悠久的传说、自然和宗教文化。千年古刹清凉寺占地500亩,群峰环抱,古松参天,始建于西汉,扩建于唐朝,明末清初达到鼎盛阶段,是中国北方颇有名气的佛教圣地。寺内有历代文人真迹碑文50余块。其中相传康熙皇帝在树下小憩而得名的“卧龙松”、能禅大师圆寂后真身佛像,都是全国罕见的佛教界奇观和稀世珍宝。建于辽金时期的道教圣地“龙王堂”位于黄羊山南峰的一个1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中,泉水常年不断。山上还有3处北方极其少见的溶洞,深不可测,极具观赏、游玩和科研价值。公园北部的香峰寺景区,既有美丽的传说和悠久的历史,还有因特殊的地矿原因形成的天然磁场和磁化水,极具疗养价值。

丁玲纪念馆:著名女作家丁玲1948年在涿鹿温泉屯村进行土改,并以此为背景写成了最早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学巨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斯大林文学奖,被译成20余种外文出版。涿鹿县在该村农民夜校的旧址上修建了丁玲纪念馆,著名的作家魏巍题写了馆名。经扩建维修,形成占地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四个展室的规模。展出了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各种版本及其它作品,介绍书中温泉屯村的人物原型,再现当年丁玲在温泉屯搞土改工作时办公、开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丁玲及其家属为温泉屯村农民文化站捐献的各种器材、部分生活用具等。现为张家口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一篇:赤脚寺的由来

下一篇:涿鹿之战

相关阅读

分享到: